在线时间:8:00-16:00
迪恩网络APP
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
扫描二维码
关注迪恩网络微信公众号
感觉自己最近提升很慢了。然后去找了一些面试题看看。发现自己自大了。在实际开发中,让我解决bug、编写功能,我有自信可以完成。但是对项目更深层的思考,我却没有。为了能进到自己的目标BAT。也为了让自己更进一步发展。目前是计划是先看《Effective Objective-C 2.0》、《Objective-C高级编程:iOS与OS X多线程和内存管理》2本书,并将AFN、YYCache、SDWebImage等开源源码再认真看一遍,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总结。 《Effective Objective-C 2.0》总结出编写高质量iOS与OX X代码的52个技巧。看完后,觉得还是有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,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。这里总结就不一一列举所有的技巧,重点是介绍我觉得比较实用的点,有些比较理论的知识比如对象所占的内存总是分配在“堆空间”就不在这里介绍了,有兴趣的同学,可以去看看全本书,值得推荐。
1.在类的头文件中尽量少引用其他头文件,因为过多引入头文件会增加编译时间。在.h中最好使用向前声明"@class"方式。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类之间的耦合,另一方面可以防止2个类的互相引用。 2.尽量使用字面量语法来创建字符串、数值、数组、字典。这种方式看起来更加简明扼要,而且创建数组、字典时可以保证不会出现nil。 1 //字面量语法: 2 NSNumber *intNumber = @1; 3 NSNumber *floatNumber = @1.2f; 4 int x = 5; 5 float y = 2.32f; 6 NSArray *arr = @[@"one",@"two",@"three"]; 7 //其他语法创建就是比如的alloc等。。 3.多用类型常量(static const),少用#define预处理指令。不要用预处理指令定义常量。这样定义出来的常量不含类型信息,编译器只是会在编译前据此执行查找与替换操作。即使有人重新定义了常量值,编译器也不会产生警告信息,这将导致应用程序中的常量值不一样。另外使用类型常量时也要注意命名,是否要加前缀之类的。 4.使用枚举来表示状态机的状态、传递给方法的选项以及状态码等值。与创建结构体相比,创建对象还需要额外开销,例如分配及释放堆内存等。在处理枚举类型的switch语句中不要实现default分支。这样的话,加入新枚举之后,编译器就会指示开发者:switch语句并处理所有枚举。 5.iOS开发中几乎所有属性都声明为nonatomic,这是因为iOS中使用同步锁开销很大,这会带来性能问题,但是这不能保证“线程安全”,所以在特定的时候要学会修改为atomic,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用nonatomic。 6.在对象内部尽量直接访问实例变量。最直白的区别是在对象内使用:self.name是属性访问。_name是直接访问。推荐_name。 两种写法的区别
*由于不经过OC的方法派发步骤,所以直接访问实例变量的速度比较快。
*直接访问实例变量时,不会调用其“设置”方法,这就绕过了为相关属性所定义的“内存管理语义”。比方说,如果在ARC下直接访问一个声明为copy的属性,那么并不会拷贝该属性,只会保留新值并释放旧值。
*如果直接访问实例变量,那么不会触发“键值观测KVO”通知。这样做是否会产生问题,还取决于具体的对象行为。
*通过属性来访问有助于排查与之相关的错误,因为可以给“获取方法”、“设置方法”中新增“断点”,监控该属性的调用者及访问时机。
**在写入实例变量时,通过其“设置方法”来做,而在读取实例变量时,则直接访问之。
7.判断对象是否相同时,除了要重写isEqual方法之外还要重写hash方法,保证hash密码也要相同。
8.判断类对象时,“isMemberOfClass”能够判断出对象是否为某个特定类的实例。而“isKindOfClass”能够判断出对象是否为某类或其派生类的实例。这里尽量使用“isKindOfClass”,因为某些类可能实现了消息转发功能。
9.编写自己的类库时,最好加上自己的前缀。公司的项目则看项目组要求。
10.实现description方法,可以更方便的打印出对象的信息。
11.尽量使用不可变对象。
12.使用清晰而协调的命名方式,方法名要言简意赅,从左到右读起来要像个日常用语中的句子。
13.给私有方法的名称加上前缀,这样可以很容易 的将其公共方法区分开。
14.OC的错误应该由NSError对象来输出,如果不是重大错误,会导致程序崩溃的不要使用抛出异常。这和其他语言有很多的不同,因为在抛出异常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内存泄露,所以不支持过多使用,只有在重大错误才用。
15.通过委托与数据源协议进行对象间通信。使用委托协议更有利于代码的解耦。
16.使用分类机制把类的实现划分成易于管理的小块。
17.勿在分类中声明属性。
18.在dealloc方法里,应该做的事情是释放指向其他对象的引用,并取消原来订阅的“键值KVO”或NSNotificationCenter等通知。不要做其他事情。
19.以弱引用避免保留环,即避免循环引用。
20.以“自动释放池块”降低内存峰值。在for循环中使用更多,一遍创建信息,使用后释放。即在for循环中一遍创建结束后就可以释放,这样内存峰值就不会太高。
21.如果块(block)所捕获的对象直接或间接的保留了块本身,那么就得当心保留环问题,不是每一个self都会循环引用,但是在使用时还需要多加注意。
22.多用派发队列(GCD),少用同步锁。将同步和异步派发结合起来,可用实现与普通加锁机制一样的同步行为,而这么做却不会阻塞执行异步派发的线程。使用同步队列及栅栏块,可以令同步行为更加高效。
23.GCD更适合大体的多线程操作,如果要更细致的操作多线程则使用NSOperationQueue操作队列,如需要取消线程操作、指定操作的优先级、监听键值变化、指定操作间的依赖关系等。
24.通过Dispatch Group机制,根据系统资源状况来执行任务。
25.使用dispatch_once来执行只需运行一次的线程安全代码。(编写单例对象时,推荐使用)。
26.遍历时多用块枚举,少用for循环。在数组中可能不明显,但是在字典、set这些无序的信息时,使用for循环就需要性能额外的开销了。而快速遍历又不能有更全的对象信息,所以最推荐块枚举遍历。
27.缓存信息时,尽量使用NSCache,而非选择NSDictionary。因为系统发出“低内存”的时候会自动删减缓存,而不需要自己手动去删减。而且NSCache是线程安全的,NSDictionary是绝对不具备此优势的。还能可以给NSCache对象设置上限。如果缓存使用得当,那么应用程序的相应速度就能提高。只有那种“重新计算起来很费事的”数据,才值得放入缓存,比如那些需要从网络获取或从磁盘读取的数据。
28.在使用initialize与load这2个初始方法的时候要尽可能精简。在里面设置一些状态,使本类能够正常运行就可以了,不要执行那种耗时太久或需要加锁的任务。
29.使用NSTimer主要循环引用和用完释放的问题。
|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