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时间:8:00-16:00
迪恩网络APP
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
扫描二维码
关注迪恩网络微信公众号
营商环境是一个具有通用定义的老词,今年又一次成为了政府工作方面的一个热词,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,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确实是政府的基础性工作,也是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主要着力点。营商环境好了,各种经济主体(投资商、贸易商、服务商)在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就会集聚过来、发展起来;营商环境差,来了也会走,或者不能很好发展。近年长三角一些城市在上海召开营商环境信息发布会,反映了政府的工作理念和定位;今年上海市“两会”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,可见其意义的重要。 营商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,也包括政府自身的工作和政府组织引导下的社会综合功能,通常指区域(城市)基础设施配套、社会综合功能、政策和法治、政府服务等方面的条件、作用和效果。
一个处于开发初期的地区,客观上往往是——其区位条件决定靠近市场或靠近原料的优势,相对较低的成本带来的成本优势;主观上主要的着力点,就是大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,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“五通一平”——通路、通水、通电、通气、通讯和土地平整(有的地方再细分上下水、强弱电、各种气,形成了七通、十通等,概念一样)。这个阶段,是以基础设施配套为主要任务的营商环境建设(也许更多表述为投资环境),后来随着发展,逐步延伸到人力资源服务、生活居住条件、教育医疗服务等城市功能配套。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,如果以2008年为分水岭的话,之前约20年,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。 当前,尽管基础设施配套等硬件建设仍需要不断提升,比如轨道交通、环保设施等等,但面对新时代的新经济、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格局,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与转型,以及物理空间饱和,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发生了根本性变化,营商环境建设的思维应转向为软件主导,即软件建设主导下的软硬件建设。那么,如何来归纳新时代的营商环境建设概念?
在2016年10月的阿里巴巴云栖大会上,马云提出了“新‘ 五通一平’”概念。马云指出,新零售、新制造、新金融、新技术、新能源五个新趋势将对各行各业发动巨大的冲击和影响,他强调,未来政府招商,以前传统的“五通一平”将会变成新的“五通一平”,即是否通新零售,是否通新制造,是否通新金融,是否通新技术,是否通新能源,以及政府能提供一个公平创业的环境和竞争的环境。他的出发点明显是立足于面向新经济形态(五个新),而从环境条件角度,除“一平”外,“五个通”表明了通向的目标,似乎没有表达“通”本身的内涵,或者说,这五个通并没有表达具体的营商环境。 笔者在2016年7月思考当前营商环境建设时,也提出了新“五通一平”的概念,为“信息通联、人行通达、物流通畅、资金通融、服务通行和透明公平”,觉得这些是服务、支撑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,也就是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着力点,在这里稍作粗浅探讨。 在如今的互联网、大数据、智能化时代,信息互联互通几乎成为了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工具。无论是技术交流、商业活动还是政务服务,都要依靠快速获取最前沿、最及时的信息,指导企业的市场竞争。四年前笔者碰到一位苏南某市的民营企业主,他的企业发展得不错,把总部设在上海,笔者问他总部设在上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,他想了想说:信息。大上海无疑是信息高地,行政、经济、金融、技术信息源丰富,机构、平台、活动、社交等渠道密集,这个环境无疑对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极大的信息支撑。而中小城市跟大上海有所不同,一是要通过建设领先的网络宽带、移动通信等信息基础设施,满足企业通过互联网通联世界各地的需要。二是要构建包括现代信息工具、有形活动(如展会、论坛)、常年运行机制在内的,各类高水平的撮合行业服务资源、社会服务资源、政府服务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、媒介,对集聚行业资源、沉淀行业数据,在专业领域形成信息高地,支持优势行业发展;对集聚统合学、医、住、行、人力等社会资源,提升社会服务对称度,提高政府服务效率;对建设标准体系、信用体系等等,都是十分重要的举措,当然,这些信息平台体系绝不是有限的信息岛,除了区域通联外,更要具备通联大城市、大平台,导入信息、导入服务的功能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发展是第一要务,人才是第一资源,创新是第一动力。凡事都事在人为,人力资源无疑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。在引进人才、留住人才方面,创造好的环境尤为重要。选择在一个地方工作、生活,对一个从业人员来说,主要的因素为:薪酬、吻合自身的发展需求的平台、居住医疗等生活条件、娱乐和社交、子女受教育条件为主导的家庭需求等等,前两点签约企业后就基本决定了,后三点就取决于城市功能和文化。因此,在营商环境中各地都非常注重营造良好的居住、医疗、教育等条件,以集聚更多的人才。 然而,现代新经济格局更加体现产业的纵向、横向的分工细化,一个企业有不同层次的人才、以不同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服务于企业,比如有外籍高管、外籍技术和管理人员、本国籍企业高层管理者、中层技术和管理者、一线操作工人等,他们对生活居住区域(城市)的选择有所不同;一个企业体系内的研发、生产、营销等业务互相关联,但不一定布局在同一地点(城市);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跟它的供应商、客户、服务商发生经常性的往来。另外,随着现代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划分,工作地点(或者开展商业活动的地点)与生活地点往往存在一定距离,譬如,英国伦敦金融区的白领们都住在郊外的house,上海的上班一族,工作要穿行浦东和浦西,城市间、国际间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,等等,因此,“人行通达”成为营商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。交通的拥堵或供给不足对忙于工作的人来说是十分糟糕的事,必须构建一个便捷高效的现代交通体系,包括准时、舒适、换乘方便的公交体系,灵活多样、秩序良好的客运交通供给,城市间快速直达,预约、地理信息等方面的优质服务,都要进行大力提升。当前,城际高铁、国际航空及其服务要加快建设、发展、提升。
物流通畅对产业的重要性,大家很容易理解。目前,物流形态有很多种,按运输途径有海运、内河运输、公路、铁路、空运以及多式联运等,按运输方式有集装箱、散货、件杂货、槽罐、快递等,按国别有国内、国际,按服务对象有工业物流、城市配送、商贸物流等。对上述形态,根据需求进行有效的搭配,加上相应的服务,就构成了物流业态。低成本、高效率,就是物流通畅的内涵所在。物流的经营、管理,从经营模式、业务细分到信息化、智能化,从理论到实践,都可以写出厚厚的书来,这些都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探索、发展。对地方而言,要形成一个发达高效的物流业,更好的服务于产业发展,笔者认为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。 物流基地布局在宏观上是可规划的。物流的经营路线是由市场需求决定、企业自主决策的。从为产业配套的角度,根据一个地方的大致产业结构和规模,尤其是主导产业的情况,物流基地的布局是可以作出规划的,哪怕是分期规划。根据不同的需求特征,规划物流配送和仓储、运输工具的周转等基地布局,有利于布局合理的基地规模,避免过剩带来的无序竞争,或紧缺带来的垄断,或分散、不适用带来的浪费。况且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,也有利于规划布局。一个地方,看看有哪些仓库建了用不起来,有哪些仓库结构适用性差,都不利于物流成本的降低、物流效率的提高。另外,一个地方的物流布局规划,水运、陆运、还是空运,以及采用不同的方式,要注重跟产业相适应。 物流基地具有一定的公共性。物流业本身是竞争性行业,而物流基地由于它对区域的辐射使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公共属性。因此,对公共属性特别明显,或者说具有区域自然垄断特征的物流基地,像特有岸线的公共港口、特殊监管区的仓储、某个产业集聚区由规划因素决定的主要配套物流等,有些基地还涉及到铁路等公共交通支线的接入,地方政府要通过资本、法规或契约的方式进行介入,主要对其不动产部分要加于控制,以平衡物流公共利益,调节物流服务成本。譬如,国内很多公共港口、综合保税区的基础设施都是国资的,物流运营商是社会企业;欧洲港口的岸线及码头泊位设施(裸码头)不少是国有(政府所有)的,运营商租赁下来并投入门机、装卸设备和仓库开展经营;义乌为国际小商品城配套的占地1000多亩的义乌港,多层仓库等园区不动产是由国资主导投资建设、运营,引进物流服务商开展各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化专业服务。
资金通融,就是有多种融资方式为企业服务,尤其是市场化程度高的直接融资,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。当然,良好的金融体系不是一个地方可以构建的,涉及到金融政策、市场发育、治理水平,地方可在金融生态的营造,服务体系的导入方面着力。
说到这里我们就同时想到,一个城市的服务行业,尤其是支撑新经济发展的服务业的重要,就要尽力实现“服务通行”。除了通常比较直观的衣食住行、教育医疗、文化旅游等等外,还需要设计研发等技术服务、知识产权服务、信息服务、物流、会计、法律、保险、证券、中介、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。服务业的生态圈是围绕当地市场的,以满足当地需求为主要特征,因此它的规模、水准取决当地需求。需求量小的服务业在当地形不成气候,往往缺失,尤其是相对高端的服务业,那就要大力借助周边大城市的服务业能量,不一定把服务机构搬过来,只要把它的服务导入过来就行,服务导入了,人才也为我所用了,企业需求也解决了,地方政府需要做好搭桥、支持的工作。 实现“服务通行”的过程,也是一个招商的过程,一定要有开放的思维和态度,防止地方垄断而低水平徘徊,双向开放,活跃市场,嫁接高端,培育支持。服务通行就直接昭示了一个优良的营商环境。当然,优质的政府政务服务在服务通行中不可或缺。
原来的“五通一平”中的“一平”指的是土地平整,现在已有成熟的工业园区,土地平整不是什么难事了。从买地建厂的角度看,土地平整是基本的基础性条件,也是在感官上对选址的认可,客商在决策前总要实地看一下。现在,营商环境的“平”,就应该是“透明公平”,也是基本的基础性条件,重要性更突出,某种程度上具有决定性意义。透明公平,包括行政的、市场的两个方面。透明是公平的前提,公平是根本目标。 现在政府实行政务公开,有明确的信息公开制度,法律法规、部门规章、规范性文件等,政府除了依法保密的文件外,都必须向社会公开,政策执行过程和政府办事程序也都要依法公开。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、政策规章一旦制定,各 国 家 机 关召开会议后形成的决定,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,现代信息手段也让公开透明有了便利化的渠道。 在政府的组织下,一些公共信息的透明度也日益提高,比如经济数据、企业信用,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旅游、人才招聘等公共服务方面等等。政府在企业统一代码、大数据及其平台建设、互联网+政务、互联网+社会服务等方面,通过建立标准规范和采取技术措施等基础工作,为公开透明创造条件。 企业依法平等开展市场竞争,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。政府对国有、民营、外资、内资企业在政策执行、税务征收、优惠措施、资源供给、市场开放等方面依法给予同等待遇;通过反垄断、开展市场监管、规范市场秩序,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外开放、对内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,依法行政的深入开展,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日益提升。 平心而论,在营造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方面,有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,需要不断加以改进。比如,经济社会数据信息的统一性、准确性、对称度还不够,准确的公共信息在依法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提高采集和公开的水平;对经济社会的重大决策,在决策过程中需开展公众参与工作,增加前期透明度;在一些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领域,如投资领域,推动或调控,仍有干预过度的情况,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审批思维作怪的现象,有时行政管控对动态目标把握不准,容易出现误伤或保护落后的偏差,要更善于运用市场化、法治化手段;在强化监管的领域,要明确标准,明确政策界限,防止政出多门、朝令夕改、标准多变、执行过程时松时严,政策要一以贯之、执法要一视同仁,企业不怕严格,最怕吃不准、缺乏预期;地方政府对土地、规划、交通等公共资源供给要公开公平,对水电气、物流配套等公共服务领域要防止垄断,对自然垄断的要加于调控。 |
2023-10-27
2022-08-15
2022-08-17
2022-09-23
2022-08-13